专家团队
生态文明专著
其他论著
地表生态科学
生态产业规划
生态科技项目
生态科技产品
科技发展中心
刘绍光先生手稿
生态文明辑刊
第 1 期
第 2 期
第 3 期
第 4 期
第 5 期
第 6 期
第 7 期
第 8 期
第 9 期
第 10 期
第 11 期
第 12 期
第 13 期
第 14 期
其他论著
生态文明的提出

                     

贾卫列

    世界上最早用生态史观研究人类文明史的是日本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学者梅棹忠夫。1944年以来,他多次在亚洲、非洲、欧洲各地从事民族学考察。1957年,他利用考察获得的资料,以生态学方法探讨世界文明史的规律,发表了《文明的生态史观序说》一文。1967年,《文明的生态史观:梅棹忠夫文集》出版,他提出的生态史观,重视自然环境、生态条件对文明史进程的重要作用。1988年3月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了王子今译的《文明的生态史观》中译本。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学者刘思华提出了“现代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内在统一”。1988年,中国学者刘宗超、刘粤生在《地球表层系统的信息增殖》一文中提出要确立了“确立全球生态意识和全球生态文明观”此文发表在《自然杂志》1991年第6期;1989年刘宗超、刘粤生又以“地球表层的信息增殖范型----全球生态文明观”在《自然杂志》1993年地1-12期合刊上发表;1994年黄顺基、刘宗超以“生态文明观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为题在《中外科技政策与管理》第9期上发表; 1994年,刘宗超在《现代科学技术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P190-218)撰写了“科技进步与生态文明观”章节;1995年刘宗超,刘粤生以“地球表层系统研究的新视角——从物理观到生态文明观”为题在《大自然探索》第3上发表;1995年6月刘宗超的博士论文《生态文明观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对生态文明观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论述;199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将“生态文明与生态伦理的信息增殖基础”正式列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为:96AZX022),首开中国系统研究生态文明理论的先河。1997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刘宗超主持的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生态文明丛书”第一册的《生态文明观有中国可持续发展走向》一书,首次提出21世纪是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先进的社会文明形态;至此,中国学者基本完成了生态文明观作为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建构。这也标志着中国生态文明学派的诞生。

    2000年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了刘宗超的专著《生态文明观与全球资源共享》;2002年,刘宗超在中国财经报(2002.8.10)上发表了 “生态文明----21世纪人类的选择”的宣言论文,并于2002年发起筹办、2003年经国家批准正式成立了“全球首家生态文明专门研究机构-----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该院的成立从机构建制、专家队伍、理论研究、政策研究、上书建言、国内外宣传等方面有效地促进了生态文明观的形成与发展;多年来在一系列实践模上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产业的发展切实发挥了出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见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调研》“全球生态文明观与中国的生态产业实践”)。2003年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国情研究报告》中在创新的理论成功的实践——刘宗超和他的“生态文明观”一文中将刘宗超誉为全球“生态文明”第一人。

研究院简介  |  专家团队  |  通知公告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  欢迎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和建立链接 京ICP备090277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40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