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队
生态文明专著
其他论著
地表生态科学
生态产业规划
生态科技项目
生态科技产品
科技发展中心
刘绍光先生手稿
生态文明辑刊
第 1 期
第 2 期
第 3 期
第 4 期
第 5 期
第 6 期
第 7 期
第 8 期
第 9 期
第 10 期
第 11 期
第 12 期
第 13 期
第 14 期
其他论著
生态文明发展观

      黄顺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刘宗超(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文化(Culture):德国传统——思辨的历史哲学传统,强调人类创造的过程。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物质生产的能力和精神生产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

文明(Civilisation):英、美传统——实证的社会学传统,强调人类创造的成果。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社会进步和人类开化状态的标志。

一、词典的解释:文明=文化, (《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1319页)

二、辩证法的观点:文化与文明都是人类的创造,是创造过程创造成果辩证统一:没有创造过程便没有创造成果;没有创造成果,创造过程便无法进行,所以文化与文明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这两个词是可以交替使用的。

(一)文化侧重人类创造的过程。张岱年在《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1-2页)一书中说:文化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他从辩证法的观点补充说: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和世界的关系中的“活动方式与活动成果的辩证统一。”

    (二)文明侧重人类创造的成果。中共中央12届6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86年):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的特征。”

2,“在社会主义时期,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

3,“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问题1:甚麽是生态文明?

一、生态文明的基本内容。江总书记“七一”讲话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就是说,生态文明包括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个方面的内容,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的,其中良好的生态是基础。

二、生态文明的理论体系。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        物质文明(物质生产)

物质生产是要解决人和自然的关系,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任何社会、任何文明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生态文明的物质生产就是进行生态产业的建设。生态产业按照“农业-工业-信息业-服务业”的四次产业结构,可以分类如下:

1,生态农业,以生物为对象,它的生产过程与自然界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2,生态工业,以非生物为对象,它的生产过程与自然界没有直接联系。

3,生态信息业,以信息为对象,它的生产过程与自然界没有直接联系。

4,生态服务业,除了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与生态信息业服务外,还有一个特殊的为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服务的经济部门——生态旅游业,它与自然界有直接联系。

生态农业是生态产业的核心与基础,工业、信息业与服务业的生态化都是在他的基础上发展的。

(二)        制度文明(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是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为了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进行制度

建设,以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行为,如:

1,保护生态环境的机构与组织:环保局

2,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与政策:环境保护法,退耕还田还草政策

3,树立生态意识的教育措施:课程、教材、教师队伍、环境报、电视讲

座等等。

(三)        观念文明(思想意识)

思想意识是要解决人们的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与价值论问题,其中最重要

的是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它指导人们的行动。。

问题2:为甚麽要建设生态文明?

中国从1953年“一五”计划起,搞工业化,走了半个世纪工业文明的道路。从1995年14届5中全会提出“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起,搞信息化,走了不到十年信息文明的道路

在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与结构调整三股浪潮冲击下,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三大战略,要求我们从更深的层次思考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问题。

更深的层次就是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反思200多年工业文明与50多年信息文明所走过的道路,对这两种文明做出分析与批判,并结合中国的实际选择我们的发展模式。

一,   对工业文明的反思

(一)工业文明的基本特点。

1,工业文明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工业生产,它的劳动工具是机器,生产过程的基本特点是:

(1)以非生物为劳动对象,材料与能源(物质资源)是其主要资源;

(2)以工业科学技术为手段,主要是力学、物理学与化学;

(3)在离开自然条件的工厂中进行。

2,工业发达国家最早提出工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尖锐矛盾。

(1)1972年罗马俱乐部成员梅多斯的《增长的极限》,应用系统动态学的

方法,使用电子计算机工具,研究工业生产过程带来的后果。他提出的福雷斯特-梅多斯模型,包括人口、工业发展、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五种因素,这五种因素的共同特点是指数增长。他研究结果认为:

如果维持现有的人口增长率和资源消耗速度,那末,由于粮食短缺,或资源枯竭,或污染严重,世界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将会发生突然的、无法控制的崩溃。

(2)《增长的极限》出版,推动了环境经济学、能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和未来学等的发展,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于人口、环境与发展问题的研究热潮。

(3)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指出工业化的发展道路是不能持久的,理由很简单:50亿人口(1987年的统计)居住的地球其资源是有限的。需要有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它不是短期的、局部的,而是长期的、全局的支持全球人类进步的道路,这就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它是在充分研究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采取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环境对策。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业文明的分析与批判。

1,工业生产方式的伟大的历史作用。工业生产力把社会生产力发展提升

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工业时代。

工业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1]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床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力呢?”

2,建立在工业生产力与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的工业文明存在的弊病。

(1)对自然界的破坏。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只考虑产值、产量与利润,它确实带来了物质繁荣,但是,我们不要陶醉于工业生产对改造自然界的力量,“对于我们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取消了。”(20;519)他们指的是环境破坏,如毁林开荒,造成了水土流失,破坏了畜牧业。

(2)经济发展与道德滑坡的强烈反差。一是工业经济的发展要以市场流通为条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市场交换只认得金钱,只认得货币,“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2]一切都“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

二是工业生产高投入、高产出必然要求高消费。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必然带来了浪费和享乐主义

现在,还应该加上一条生态侵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淘汰的工业设备和工业垃圾。,

二,   对信息文明的反思

(一)信息文明的基本特点。

1,信息文明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信息的生产、交换与使用,它的劳动工具是电子计算机,生产过程的基本特点是:

(1)以信息为劳动对象,信息与知识(非物质资源)是其主要资源;

(2)以信息科学技术为手段,主要是感测、通信、控制与人工智能;

(3)在离开自然条件的家庭、办公室、工厂中进行。

2,信息生产方式的伟大历史作用是:

(1)信息与知识生产力把社会生产力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信息时代,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说:信息与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信息与知识已成为最主要的工业,这个工业向经济提供生产所需要的重要中心资源。”

(2)信息业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1950年美国只有17%的人从事信息工作,如程序员、教员、职员、秘书、会计、经理、律师、技术员、银行和保险公司等等;1980年达到60%;2000年据估计达到80%以上。

(3)信息业成为带头产业。信息的加工、传播与应用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从而教育、研究与发展成为最重要的经济部门。

美国经济的增长主要就是靠信息业,IT产业是美国新经济的核心。

3,信息生产方式有它的局限性和问题:

(1)信息业的劳动对象是信息与知识,不是物质与能量,因此,它虽然提供合理利用资源的强有力的手段,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文明造成的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问题;

(2)信息业是高技术产业,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因此,造成了和平与发展中最大的障碍:一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信息差距与知识差距;二是在国际竞争中,信息安全、信息战、信息与知识输出,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侵略和压迫的手段。

三,   对生态文明的分析

(一)生态文明的基本特点。

1、生态文明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生态产业,生态产业是21世纪的主导产业,生态产业包含生态农业,但要比生态农业的含义更广。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消费-分解”通量相等所要求的动态平衡、经济系统所要求的交换以及社会系统所要求的服务将生态产业分为:管理服务生产交换消费分解还原再生等主要部门。

生态产业的生产过程是:

自然界再生产过程 

投入 —————— 生产过程(转化过程) —————— 产出

光、热、水————生产者 → 消费者 → 分解者————植物性产品

土、气           (植物) (动物)(微生物)        动物性产品

经济再生产过程

投入 —————— 生产过程(转化过程) —————— 产出

土地、劳动                                          产品、服务

资本、管理

2、从产业结构上说,生态产业是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的规律为依据,以“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为目标,以生物为劳动对象,以农林牧渔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为劳动资料,以生物技术和生态工程技术为劳动手段的经济部门。生态产业的基本特点是:

(1)以生物为劳动对象,生物资源是其主要资源;

(2)以物质、能量、信息与生物的科学技术为手段,特别是土壤学、气象学、植物栽培学、动物饲养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等等。

(3)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离不开空气、水分、土壤、阳光,它是在自然

界再生产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生态产业的流通方式:由两个再生产过程产生两个流通方式,即:

1,自然界再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交换,这是整个生

态产业流通的自然科学基础;

2,经济再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它必须建立在自然界

的流通过程的基础上,然后以市场为导向。

(四)生态文明的消费方式:以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因此它必

须充分考虑下列两个条件:

1,自然界的承受能力

2,经济发展的水平。

(四)生态文明的思想、意识与观念。

1,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1876年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就已经指出:“到目前为止存在过的一切生产方式,都只在于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那些只是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发生作用的进一步的结果,是完全被忽视的。”

2,生态文明是在继承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发展生产力的伟大成果,批判工业文明的弊病,分析信息文明的局限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在自然观与历史观方面。

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把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摆在首位,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环境问题,它的自然观是人类统治自然;

生态文明把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摆在首位,在维持自然界再生产的基础上考虑经济的再生产,它的自然观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同步的发展。

(2)社会生活方面。

工业文明注重物质资源与能量资源,重视物质享受;信息文明注重信息资源与知识资源,重视教育,重视研究与发展;

生态文明同时注重物质、能量、信息与生物四种资源,生态文明的社会是:

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能量变换与信息变换和生物圈的生态平衡,重视按照生态规律进行生产。

(3)在价值观方面。

工业文明把经济价值放在首位,信息文明把经社会价值放在首位;

生态文明则在生态价值的基础上,把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统一起来。

生态文明的生态产业代表我们时代最先进的生产力;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代表世界文明进步的新方向,生态农业提供解决中国农业现代化问题的最佳选择,发展生态产业,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的新道路,新模式。

问题3:怎样建立生态文明?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一条主要经验,就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工业文明与信息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是一个极其伟大的历史转变,更需要在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制度设施与价值观念上来一个彻底的转变。。

(一)建设生态文明的物质技术基础

1,建设生态文明的物质技术基础,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文明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产业生态化,它必须应用物质、能量、信息与生物的科学技术,紧紧围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建设农业、工业、信息业与服务业,即建设生态产业。

生态产业的基础与核心是生态农业,它是维护“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产业,因为:

在自然界再生产方面,它使“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达到动态平衡,从而提高整个生态圈的生产能力、消费能力与还原能力;

在经济再生产方面,它使“产前-产中-产后”之间的投入与产出过程互相衔接,从而提高整个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生态产业,包括:主体部门(生态农业)、基础部门(生态工业)、支撑部门(生态信息业)与应用部门(生态服务业)。

2,生态示范区是建设生态产业的示范区,建设生态文明的示范区,走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示范区,它的任务是光荣的、艰巨的。

(二)建设生态文明的制度保障

1,建设生态文明的制度设施,解决在保护生态环境中人与人的关系。

健全与加强生态机构的职能:环保局、生态省建设试点、生态示范区(地

市、县市);

建立系统的、可操作的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与政策,如:环境保护法、

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矿产资源法等,退耕还田还草的政策等。

(三)树立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

1,思维方式。要打破传统的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发展模式。

某市:兴“工”为强市之策;某县:一切工作围绕“工”字来做,但是

没有在事前对工业造成的环境破坏采取防范措施。这实际上是重复发达国家先工业化,后治理污染的道路。

2,价值观念。要破除经济价值凌驾于社会价值与生态价值之上的工业文

明价值观与信息文明价值观,特别是要破除那种认为工业和信息业增值大,农业增值小,是弱质农业,只增产不增收的思想观念。

(四)建设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

1,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新的文明时代其主导产业的发展总是由产业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推动的。

(1)工业文明时代工业的发展是以工业研究实验室推动的,它通过研究与发展,把最新、最先进的工业科学技术产品化、市场化、产业化,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以美国为例.

a,1900年以前,经验性发展阶段,主要是根据发明专利建立起来的,如1876年爱迪生在新泽西州门罗公园建立“发明工厂”——工业研究实验室;

b,1900年到1925年,以科学为基础,开展应用科学研究阶段,主要是开

发新技术、新产品,开辟新市场。1900年12月15日建立了美国和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现代工业研究实验室——通用电气公司研究实验室;它对该公司与美国产业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c,1925年到1990年,按产品发展方向,开展基础科学创新性研究阶段,

主要是进行基础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1925年元旦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成立贝尔电话实验室,半导体的发明使电子技术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2)信息文明时代信息业的发展是由信息业的研究与开发部门推动的,它通过研究与发展,把最新、最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产品化、市场化、产业化,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IBM研究实验室,在计算机领域研究开发新的技术和制造新产品;把新产品推向市场。IBM实验室带动了IBM公司的发展,IBM带动了世界电脑业的发展;

英特尔公司研究开发部的口号,“技术很好,还可以更好,不能放慢技术革新的步伐”,一年内,奔腾一代,奔腾二代相继问世;

微软研究开发部由职能交叉的专家组成,包括程序设计、市场营销、产品测试等方面的专家。

(3) 生态文明时代的主导产业——生态产业的发展,也是由生态产业研究实验室,即生态产业的研究与开发推动的。

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就是生态产业研究实验室,它通过研究与开发,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 的建立,是在我国建立生态产业研究实验室的一个创举。可以预期,它的发展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贡献。

研究院简介  |  专家团队  |  通知公告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  欢迎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和建立链接 京ICP备090277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40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