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队
生态文明专著
其他论著
地表生态科学
生态产业规划
生态科技项目
生态科技产品
科技发展中心
刘绍光先生手稿
生态文明辑刊
第 1 期
第 2 期
第 3 期
第 4 期
第 5 期
第 6 期
第 7 期
第 8 期
第 9 期
第 10 期
第 11 期
第 12 期
第 13 期
第 14 期
生态文明专著>>《生态文明观与全球资源共享》
第六章 现代高科技和知识经济下的资源共享

第一节高科技与资源无限论

  一、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和工业经济增长的规律

  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19世纪的新古典经济学、本世纪

30年代凯恩斯经挤学,直到战后的各种经济学派,被人概括为

“物质经济学”——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学。全部传统经济学理

论体系,建立在四条基本假设之上:边际效用递减律,边际利润

递减律.完备知识或最接近合理的近似,赢利最大化。

  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是“生产函数”,它包括土地、资

本和劳力三个内生变量,而知识和技术是被作为外在环境变量对

待的。70年代,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和法国的瓦尔

拉几乎同时而又各自独立地发现了“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其对

经济学的影响被称为“边际革命”,这一原理Jsl为微观经济学的

理论基石之一.这种理论认为,三个内生变量所反映的物质资源

在社会化生产的扩展过程中,必然出现某一要素的相对稀缺现

象。而一种要素的稀缺必将导致其他因素投资效率降低。对于一

种产品和技术或工艺流程来讲,自它出现之日起,其边际效用和

边际利润就是逐渐递减的。这一理论被用来解释资本主义周期性

的经济危机。一项主要的工业技术发明带动一系列技术革新,或

一种新的资源被开发面创造一门产业,从而为资本主义经济注入

一股活力.效率提高,利润增加,生产在市场的驵动下盲目地扩

大:随着技术的普及和成熟,生产饱和,价格下跌,边际利润降

低,失业增加,经济发展速度降低或停滞。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

长期难以克服的痼疾。

  二、科技进步对资潭认识的影响

  所谓资源,是相对人们对于其用途的认识而言的。所以一个

时代或社会对自然界的认识宽度和深度,就决定了其拥有资源的

质和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各种事物认识的广

度、深度和细致程度不断提高,人类所拥有的资源无论从种类还

是数量、质量上也都将因此而不断增加。

    在农业社会.人类对矿产资源的认识仅限于金、银、铜、

铁、锡、汞等少数几种;到工业社会,地球上几乎所有的金属、

非金属矿物和岩石种类都给认识清楚了,而对它们的功用的认识

仍在不断的进步之中。又如随着对地球表层和岩层结构与构成认

识的加深。对媳球上各种矿产资源的地质储量和探明储量都在不

断地增加。由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的地质力学理论应用的直

接后果.就是使我国摘掉了西方学者框定的“贫油国”帽子。在

能源方面,农业社会人类大规模利用的能源只有地表的有机质,

而工业革命以来的技术进步使得地下的矿物燃料、水能、潮汐

能、太阳能、核能等都成为可以利用的能源。依据量子力学理

论,完成了对核裂变和核聚变能的释放实验。随着相关理论与技

术的进展,人类利用地表最廉价、最丰富的水来产生无与伦比的

能量是可以期待的。人类所拥有的生物资源也是随着认识的加深

而增加的。但是随着人类长期以来对动植物资源的掠夺式开发.

加上环境污染、土地垦殖的加剧和主要由大气温室效应加剧引起

的全球气候变化.地球上的物种以过去1000倍的速度灭绝;而

人类对生物界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还远没有认识清楚。

为了防止人类在还未能研究清楚地球上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的潜

在价值之前,就永远地失去这笔宝贵资源的大部分,当前国际社

会广泛呼吁和投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运动代表了保护人类潜在资

源的一种全球性的意识觉醒。

    三、科技进步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人类拥有资源的影响还反映在对资源的开发利用

方面。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显著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其直接后

果是,人类利用的不可再生资源最终耗竭的期限被推迟。仍就矿产

资源的情况来看,一个有名的例子是,由于选矿技术的差异,我国古

代开采铜矿所废弃的矿渣,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则变成了颇具开采

价值的富矿。不仅如此,这种矿渣中往往伴生有多种稀有金属或贵

金属矿物如金、银、锰、铬等,过去根本无法分离提取,而现代化的选

矿技术就可以变废为宝。科技进步的影响,也反映在商品生产的能

耗变化上。‘L977—1986年,随着各种科技的发明和应用,美国单位

mP能耗下降了58%,日本下降了62%。超导材料的发现,是科技

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烛串的又一范例。

    其次,如果说科学技术对能源开发利用的突破引发了工业革

命,那么19世纪末人力资源开发技术的突破导致了“生产力革

命”。这主要是指美国人弗雷德里克.泰勒对当时钢铁工业生产线

上的工人动作程序的分析和标准化,这种工作程序的規范化与大

工业生产线的细致分工、流水作业方式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工

人的生产率。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力水平以平均每年

3.5%~4%的速度提高。泰勒工作方法的培训推广,对二战后东

南亚新兴工业经济的迅速崛起有重大贡献.

    第三,替代资源的开发利用是通过科学技术进步解决资源稀

缺问题的又一途径。钢以其良好的延展性和电导率而成为早期电

力工业主要的导体材料。但地球上的钢是相对稀缺的,因此,随

着铝的冶炼技术进步.20世纪以来铝替代铜成为最大宗的导体

材料。其他如水泥建筑材料对木材的替代.人造橡胶对天然橡胶

的替代.化纤对天然的纤维材料绵、麻、丝、毛等的替代等等,

对满足人类巨大的消费需求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现代资本主义庞大的工业经济可以说是建立在地球上不可再

生的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基础上的,西方工业经济对石油

等化石能源的依赖在70年代达到了顶点。当时,占有地球上石

油储量70%以上的海湾国家为了抵抗欧、美、日本对该地区石

油资源长期的廉价利用,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集体抬升石油价

格,使西方经济第一次遭受石油危机的沉重打击,由此激发了新

能源的开发技术和节能技术的进步。1977—1986年.美国单位

GDP耗能下降58%,日本下降62%。70年代,美国市内交通已

有16%为通信替代,节油?%。据统计市内通信有效度增加

1%,市内交通降低1.5%。可见信息技术的进步对能源节省的

直接贡献.1999年3月13日<经济学家)报道,过去两年石油

价格跌了一半,现在的价格同.1973年以前差不多.大约一桶10

美元,价格可能还会下跌至5美元/桶.何况尽管自70年代以

来.全球经济规模的增加又何止数倍。统计数字真切地层示了知

识和现代科技进步带来的超越自然賣谭约束的巨大力量。

四、科技进步自身09资潭创造力

科学技术不仅开拓了地球上潜在的资源,提高了人类的资源

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它本身就是人类最宝贵资源──知识和信

息──的源泉。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创造了知识或信息这一当

代社会最重要的资源,创造了全球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知识产

业群,创造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知识经济,它实际上就是人类文

明的发动机。科学技术对知识的创造具有加速的发展趋势。计算

机行业著名的“摩尔定律”──由于技术的进步,在价格不变的

前提下,计算机芯片的速度每隔L8个月翻一番──正是科学技

术的这种知识创造力的体现。而一项权威研究表明,全世界近

30年所创造的知识,相当于此前5000年的人类文明所创造的知

识的总和。知识和信息已取代资本和能源在经济中的地位。成为

最重要而又取之不尽的资源①。在最近的5年里,随着国际互联

网的高速发展并与计算、通讯、媒体、广告诸行业的空前结合,

在我们身边爆炸性地增长的知识和信息,已经令人目不暇接而显

得有些贬值,以至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埃瑟.戴森提出了“注意

力经济学”的新经济学概念──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无穷

增长,使得人的注意力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资本的6Z向将在

最大程度上为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注意力所牵引。工业革命之初,

富兰克林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的口号,而1998年美国学者

戈尔德‘哈珀提出了信息革命的号角──“注意力就是金钱”。目

前这种经营注意力的产业包括广告业、网络门户业等。1998年

美国在线公司AOL以50亿美元收购网景,就是看中后者所控制

的1000万网民的注意力。

  五、资源无限论──高科技支撑下经济增长的信心

  工业革命以来的技术进步建造了现代机器大工业和全球规模

的经济体系,使得人类面对自然的信心在20世纪上叶达到了令

人目眩的顶点:物质进步是无止境的,财富增长也是无限度的,

科学技术进步即是这种无限进步的保证。因此本世纪以来.经济

增长已被当作一种社会目标来追求,与人类进步同等看待。直到

60年代这种观念遭到严峻的挑战。经济、环境、社会诸方面危

机的暴露,促使人们深思:人类拥有的资源能否持续?经济增长

是否可取7经济增长本来有无限度?它的性质如何7 70年代以

来的西方文化界,就此形成了空前激烈、影响深远的大论战,并

形成两大四小派别的观点:深信的悲观派:资源有限,且在减

少;谨慎的悲观派:资源不确定;谨慎的乐观振:资源不断增

加;热心的乐观派:资源无限。从上述划分可见人类未来的寄托

全在于对资源前景的预测。

    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悲观振,自70年代以来发表了一系

列研究报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包括<增长的极限)、<人类

处在转折点上)等。他们从一些重大的全球因素出发(如人151、

资本、粮食、不可再生资源和环境污染等),构建全球模型,其

预测结果令人祖丧:按目前趋势,人类经济社会的发晨不可持

续。观点相似者还有Forrester,J的《世界动态学≥、列昂节夫

<世界经济的未来)、英国的舒马赫<小的是美好的》、里夫金和

霍华德的《熵:一种新的世界观≥等。乐观派的代表人物有美国

的H.卡恩和L.西蒙等。后者在s0年代针对性地发表丁《汲有

极限的增长》;H.卡患则提出了“无意外”世界蓝图。两人都强

调了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解决人121、粮食、工业化、资源和污

染诸问题的能力和前景。值得注意的是,两振观点的根本差异在

于:人类智慧资源的增长能否遏制物质资源的耗竭?

    与此同时,现实世界的经济发展正在给人们的预测提供证

据。如果说80年代,日本经济达到了空前的成就,其综合经济

实力一度超出美国,现代科技和管理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到90年代,当日本和东南亚新兴经济先后陷入金融危机时,美

国经济却在IT产业的强劲推动下一枝独秀。此时科学技术的贡

献使得美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出现了质的变化。工业经济时

代“生产函数理论”遵循的“稀缺原理”和“边缘收益递减规

律”已无法解释90年代美国经济的增长特征:

    (1)经济的持续增长。据统计,美国人均GDP年增长率从

1800--1840年的0.58%几乎不问断地上升至1960~1978年的

2.47%。目前的美国经济整体上表现了“两高一低”的特征.连

续94个月的经济增长,伴以仅年均1.4%的低通胀和30年来最

低的失业率。高技术产业除了本身发展快外,还有带动其他产业

发展的强大能力。据计算,微软公司每增加一个职位就可以为其

他行业增加6~7个就业机会。

    (2)作为高科技代表的IT产业经历了是从硬件──软件

──网络服务的发展次序。并形成一个价值递增的链条,硬件业

的平均利润率是5%,软件业10%,而信息服务业的平均利润率

是15%。

    (3)股市扶摇直上。1999年3月18日,纽约证券交易所的

道.琼斯指数自编制103年以来首次突破10000点大关。以

Yahoo[、A2咖.corn、Netscape、Broadcast.com等为代表的互

联网企业在没有赢利记录的情况下上市,并在过去的两年里一再

突破股值攀升速度的历史记录,打破了华尔街长期以来遵循不移

的金科玉律。

    (4)  “摩尔定律”在IT产业的普适性使得知识和信息的生

产、传播与应用完全打破了作为传统微观经济学理论基石的“边

际效用和利润递减法则”。

    (5)以信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对90年代经济增长

的贡献率为30%。美国商业部1998年4月15日发表报告说.

在过去五年时间里,信息技术产业为美国创造了1500万个新的

就业机会,美国经济增长1/4以上归因于信息技术。另据OECD

宣布,在过去十年里。OECD主要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50%

以上是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家估计,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串,已从本世纪初的5%~20%提高到70~90年代的70%~

80%,到全球高速公路建成后将提高到90%。

    至少在美国,上述种种经济现象背后实质性的共同点提示了

这样一个现实:知识和信患已经取代其他要素,成为当代经济最

关键的资源和根本驱动力,而且它的地位还在加速度提高,表现

出无穷增长的潜力。经济观察家指出.不同于工业经济扩张过程

的高成本和对物质Df源的强烈依赖,知识的创新主要依赖于人类

的智置资源,知识产品生产的边缘利润不随规模扩大而降低,知

识和信息的传播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而大大降低了成本.知识产品

的应用也由于.摩尔定律”的制约和以U叫,为象征的“资源共

享精神”的倡导而更加便宜.所有这些,使得人们对高科技支撑

下知识经济的持续性和知识资源的无限性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

心。

    第二节  知识经济与无边界资本

一、区域资源善对经济的影响──前信息社会的限制

    资本主义初期的原始资本积累,是建立在对欧洲以外广大殖

民地的血腥掠夺和剥削基础之上的。这使得英国为代表的海盗式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早期经济甚至具有全球经济的特点。来自

亚、非、澳、美各洲的矿产、奴隶和农业资源从海上源源不断地

输向大不列精群岛,支撑着这片狭小土地上的经济发展。随着二

战后殖民地独立浪潮的兴起,这一时代不可阻挡地结束了。世界

走向了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兴盛的时代。

    区域经济是以区域自然、人力资源结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

件为基础建立的经济体系;区域经济学重视地理区位的作用,强

调经济的区域分工和建立与区域资源结构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

系。因此战后的世界经济空间格局在大洲、国家和地区各等级

上,都进入了一个区域规划的时期。依据自然环境的农业产业带

的划分,轻、重工业和农业、矿产商品生产基地的建设,以及根

据区位条件和经济腹地大小的中心城市和城市体系规划等等。都

是这一发展模式中的产物。区域经济思想发源于欧洲,尤其是德

国,后对北美、苏联和亚洲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如

我国的自然地理区划早就将全国划分为东南、西北、青藏三大

区,和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青藏8小

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工农业区划、交通区划和综合经

济区划、并规划了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粮食、棉花、油料等

等一大批生产基地;以后又依据德国的杜能创立、美国的克里斯

塔勒完善的中心地理论规划城市建设。区域经济理论和实践在整

体上都体现了物质资源的空间分布和行政地理界限对区域经济的

决定性影响。

    但另一方面,在工业革命之初资本主义就形成了跨越国界和

行业的企业组织。早期的资本输出是用于换取廉价的农业和矿产

资源,当时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是世界的加工业厂.它们

反过来向世界其他各地倾销其工业品。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主要

的工业国家如美国、英国、苏联、日本等开始更多地向落后的

亚、非和拉美国家输出资本.用于开发这些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

和人力资源,并逐渐把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及与此相

伴的环境污染转移到相对落后的国家。全球和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和分工倾向更加明显。这种模式在60—70年代开始崛起的日本

表现得尤为空出。日本国土狭小、资源贫乏,二战之后国力凋

敝,但在美国长期的资本和技术扶持下,经济迅速恢复并重新崛

起成为全球重要的工业化经济强国。通过资本输出,日本强大的

工业经济建立在东南亚的廉价劳动力和澳、非、拉美各国矿产资

源基础上。这种建立在全球化资源基础上的经济体系与资本主义

早期的工业经济具有实质的一致性,只是其手段从赤裸裸的掠夺

变成资本输出和隐蔽的技术剥削而已。所以,资本作为工业经济

中最具流动性的要素,早就跨越了行业和国家的边界。

    二、知识产业与资本渣动

    当今的全球经济无疑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混

合物。从美国的软件业到东南亚热带山地土著部落的刀耕火种,

知识在各项产业和全球各地经济中的成分或重要性形成一个连续

的梯度。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式可以说是90年代才

正式形成,并且只在美国经济中真正占有主导地位,其中IT产

业是知识经济的代表性成分。IT产业对广义的资源和狭义的资

金资本的空间分布与流动的影响,足以代表知识经济对资源和资

本的影响。

    知识和信息是未来经济的驵动力和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目

前全球混合型经济中,代表知识经济成分的IT产业具有最大的

活力和发展速度。成为各国率先重点扶持的对象。由于知识创新

和企业竞争非常急剧,新技术投入产业化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的

双重特征,因此对金融资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在知识产业最发

达的美国、IT与风险资本结合已成为一种成熟的运作模式。微

软、网景、英特尔等IT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的巨大成功使得社

会对其抱有巨大的期望值,使得IT企业在华尔街上也创造了一

个又一个的奇迹。1995年,开业刚16个月的网景(Netscape)

的上市宣告了国际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家年销售额不到。4000

万美元、负债经营的企业上市当天收盘时的市值就达到22亿美

元。其后的Yahoo!、Amazon.cornl、Broadcast田m等互联网企业

上市每每引发股市狂潮,许多肖无赢利记录的企业照样能够获得

极高的股价,视华尔街过去铁定的投资戒律如无物。IT企业通

过股市,迅速地集聚大量资金,为其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驱动

力.

    知识产品的开发需要巨大的投资,由于其中包含了巨大的独

创性知识含量,其竞争优势一旦形成则很难超越。而开发出的产

品的再生产成本则极其微薄,使得生产扩张十分迅速,因此完全

不同于工业经济的高成本扩张过程,很容易形成自然的垄断。知

识产业生产規模的扩大反能提高产品的边际利润,能为企业提供

高额的垄断利润。表现出巨大的敛财功能。如微软的庞大企业集

团在1997年创造了整体上高达25%的纯利润,其丰厚的投资回

报率为任何工业企业都无法想像。V福布斯)1992年列出当年最

富有的25美国人及其家族中,70年代以后白手起家、以知识

获取财富的占将近一半;到1995年,盖茨等3个IT明星占有前

3名,大大超过杜邦和洛克菲勒等老牌工业资本家。90年代以来

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加上金融危机对亚洲经济的打击,导致

亚洲大量的闲置资金涌人美国市场。据计算,自1997年7月以

来。仅自亚洲就有7000亿美元流进美国,估计自1990年至今,

平均每年约有2500亿美元资金流人美国,外资约占美国投资总

额的25%一30%。知识产业为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据

统计,过去3年里,美国经济增长中的27%应归功于高技术产

业,而建筑业和汽车工业等传统支柱产业的增长份额却低得多,

分别只占14%.和4%。

    在最大化赢利的资本投资目标驱使下,工业资本追逐着廉价

的物质资源: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本的追逐目标变成了具有市

场前景的信息技术和知识。具有商业价值的知识是人类创造力的

结晶。资本对知识和人才的追逐,使得知识经济的核心资源对工

业文明的关键资源的格局起到了支配作用,在空间分布上极大地

摆脱了自然资源和地理环境的约束,引导着资金资本的流向,并

极具流动性.美国犹他州本是一个地理条件较差、经济较落后的

州.就是由于州长莱维特大力投资发展教育,积极策划该州基于

软件和生物工程产业09:振兴战略,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落户

投资,使之迅速成为美国“第二硅谷”

三、区域联盟、网络与全球一体化

1998年,欧元在欧盟各国正式通过,标志着又一个与美元相匹敌的巨大统一货币区形成.为欧盟各国打破经济、政治、车

事上的隔离,建立世界上第二大区域经济共同体提供了最后的保

障。东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OECI)等区域性组织在经济、政

治、军事和技术诸方面的交瘫与合作近年来也日益活跃。当今世

界作为一个组织的社会,各种世界性和区域性组织把各个国家的

多方面利益连接到一起。在区域联盟不断加强的同时,全球一体

化的概念已是前所未有地清晰。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全球互联网的发展正日新月异,为人

类生活的未来显示了全新的内容和方式。1993年克林顿总统从

官方正式提出“知识经济”.到1996年提出“信息高速公路”.

美国副总统艾尔.戈尔又在1998年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

知识经济的桉心──信息技术显示了将全球社会连接到一起的巨

大力量。而1995年以后,国际互联网(INTERNET)和各种互

联网络(Internet)的加速发展代表了对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影响

深远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人类生活方面,网络提供了过去不

能想像的巨大而便捷的信息源,为个人的通讯、娱乐、购物、学

习等等提供了无限的潜在可能性.在生产方面,网络不仅开发了

一个巨大而全新的技术和产业领域,网络本身也成为社会生产资

源配置的场所和工具。遍布全球的跨国企业集团通过

INTERNET和内部互联网络调配资源、开拓市插、协同技术。

网络如高效迅捷的神经系统联接着企业整体,极大地降低了管理

成本,成为信息时代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主导性途径。而在经营

领域,网络为生产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联系提供的可能性更

是代表了一插革命。这从过去短短的一年里.电子商务从概念走

向实质,从美国走向全球,从IT扩散到各行各业足见一斑.互

联网络在生产、生活、技术、法律、文化到哲学各个层次对人类

社会带来了又一次探荆的冲击。这些可以从电子商务的角度作一

简单观察。

电子商务是指在信息社会中,掌握信息技术和商务规则的

人.系统地利用各种电子工具和网络,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各

种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业贸易活动。除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

件、电报和电传复印外,包括贸易中所有关系产生的情况:商品

和服务的提供与交换贸易、工程、投资、筹措资金、银行业、保

险、联合投资与其他形式的工业或商业合作、商品或乘客的空

中、海上、公路或铁路运输。1996年12月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

员会制定通过了《电子商务示范法》。1997年7月1日,美国总

统克林顿发布了《全球电子商务框架》,指出电子商务将是美国

经济发展的下一个增长点。1998年9月17曰,中国金融学院主

办了第一届金融业电子商务研讨会。11月18日江泽民总书记

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上指出电子商务代表未来贸易方式的

发展方向。目前美国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和规模远远超出其他各

国,1998年全球电子商务贸易額超过500亿美元,而美国占其

1/3以上并比1997年翻一番。美国DELL公司借助

IN丁ERNET进行计算机直销,网上日销售额达500万美兀。在

1998年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IT业100强中,DELL公司的

市值和盈利能力超越微软和IBM等巨头而位居榜首。据

FORRESTER预测,2000年全球电子商务规模可达4500亿─

6000亿美元之巨。美国的网上电子贸易将在4年内为美国国民

收入净增100亿一200亿美元,并节省5%─15%的成本。

    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反映互联网络的未来,将如同地球的

神经系统一样无处不在。世界将由网络连接成一个整体。海量的

信息及其低成本的传播将全方位地深刻改造当今世界的经济结

构、社会体制和思维方式。

  四、人力资源的全球流动和虚拟运用一一信息资本暈后边界

的消失

    如果说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将取代资本而成为最重要的

资源,那么掌握知识和作为新知识源泉的人则是未来世界发展的

±球IT人才最多的国家,但面对信息技术和产业的迅猛发展.

知识人才仍癌稀缺.目前美国在软件工程师方面还有19万的缺

口。欧洲、日本在信息产业上要追赶美国,最大的制约是IT人

才方面的不足.因此像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中蕴藏的巨大人

才资源也是知识经济发达国家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比尔.盖

茨和微软辉煌的成功背后,凝聚着公司超过1/3华人软件工程师

8巨大贡献。印度更是成为美国最重要的国外计算机软件生产基

地和软件人才的来源。目前,出产于美国的计算机除软件、芯片

和商标外,其他部件几乎大多来自东亚和东南亚地区。1998年

继 Intel在中国投资5000万美元建立英特尔中国研究中心,微软

更投入8000万美元在中国建立微软中国研究院,计划在本地招

聘 100名优秀软件人才.而早在80年代,IBM公司在中国就经

历了共同开发市场、开发产品、开发技术到培养人才的本地化战

略。这种强势资本和强势技术在廉价地开发利用发展中国家人才

资源时,已达到无往而不利的态势。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又

一种新的前景被开发出来。网络上的“虚拟国家”和“虚拟移

民”,使一个人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一个国家,而为另外一个国家

工作并取得报酬完全成为可能。未来世界最关键的战略资源──

.才资源的全球流动和虚拟运用的实现,使得信息资本的最后边

第三节  无形资产与新人力资源

    无形资产主要指基于信息的能力,包括资源管理和组织的技

巧、由人才和专利代表的技术能力、对市场的了解和影响、学习

能力和适应性等。品牌效应是对无形资产集中但不完整的体现。

无形资产是通过组织内的人得以体现,从根本上说,它表现为难

以理解的知识,和仅仅与时间相关的知识;无形资产与信息密不

可分,在流动中实現其价值。无形资产的积累被看成是维持竞争

优势的根本。传统管理重视对有形资产的控制,而忽视无形资产

的积累,将会削弱企业在商业竞争中的优势。学习能力作为一种

无形资产为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因此忽视无形资产的积累和

管理,损失是很大的。无形资产可以通过一项明确的行动。如培

训来积累;或作力日常工作的副产品,不明显地积累.

    企业的无形资产无法按市场定价和买卖,它反映了同行企

业、消费者和投资者的综合评价和期望。无形资产与企业的增长

有时并无直接的关系。在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华尔街的股市行

情及其变化是对一个企业无形资产的直观反映。1998年被称作

网络年,互联网企业的发展和利润前景被投资者寄以巨大的期

望。因此,该年最成功的5大首度上市股票都是网络公司的股

票.最引入注目的Yahoo!的股价年涨幅达506%,市值已达

207亿美元;许多网络企业既无赢利记录,又无出色的管理队

伍,照样在华尔街赢得高昂的股价。而同为IT企业的Oracle,

作为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和最大的数据软件企业,尽管1998年

第3季度的收益比去年同期增长36%,股值高于股市预测1美

分/股其股市行情仍然下跌24%。反映了投资者对其期望值的

剧跌。

    品牌,作为企业无形资产的象征,则主要反映了消费者的评

价。1994年,美国评价的品牌价值前5名是:可口可乐359.5

亿美元,万宝路330.45亿美元,雀巢115.49亿美元,柯达

100.2亿美元.微软98.45亿美元。而到t998年,微软已超越

万宝路成为全球第二大品牌。在竞争激烈而又从来不乏‘‘自然垄

断’(格林斯潘语)的IT产业,品脾意识更为强烈。一种新技

术投入市场后,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甩开竞争者,商家往往通过

免费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无所不在的品

牌形象。这种经济现象被称为“高技术礼品经济”.如微软和网

景的浏览,览器品牌之争、Yahoo!与Excite的网络门户之争等等。

品牌已成为知识经济中的重要资产。用于品牌宣传的广告投入

在企业预算中的比例从来也没有这样大,1996年全美的商业广

告费用达到1750亿美元,使得经营“注意力”的媒体和

Yahoo、SOhu、网暑这样的网络门户成为信息产业中的轿子。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的无限制进步对世界经济带来的冲击,已

使得价值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商业周刊》指出,新规则所要

求的不仅是独创、轻便和速度,在一种纯技术的价格越来越微不

足道的环境中.需要重新界定经济价值观。关键的是市场占有率

和公司形象与顾客的关系。

    从行业内部来看,无形资产的积累和增长需要通过优化企业

人力资源的管理.保持和增强组织学习能力来实现。这包括人力

密源管理战略的规划、学习计划的制定、企业战略的传达与沟

通、培训、学习计划的明确、推动、评估、奖励等。在知识经济

中.企业的活力表现在采集、编码、合理配置和应用现有知识的

效率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上。企业的实力则反映在对物质资源和

人力资源的调配管理,和组织学习、适应变化的灵活性方面。因

为组织学习能力是保护企业在竞争和合作中优势地位、控制企业

战略方向的关键。这种要求在知识经济形式中非常重要,以至于

知识经济的企业结构从工业经济中直线型等级结构转变成网络型

结构。

  二、新人力资源

  在工业社会的经济学中.人是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之

一。在所有“物质经济学”的学说中,经济增长函数的内部要素

也都包含人的劳动力,但资本是最重要的因素,而技术和知识的

进步是作为外在因素来考虑的。这就是人力资源在传统经济学中

的真实意义──仅仅作为劳动力,

    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成为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提出:

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现代经济发展最显著的特

征是人力资本的增长。在这里人力资源获得了新的含义.即是指

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表现出的劳动活动能力,代表了劳动

力和技术、知识的集合;新的人力资源概念实际上是人才资源。

对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本的度量往往以所受的教育为标准。据

1997年的世界银行报道.现在世界上64%的财富由人力资本构

成。这种人力资本就是拥有知识和创造力的人。]999年初,在

一次关于信息产业人才发展的会议上,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

有一句名言,中国不缺人,缺的是人才。非常直观地反映了知识

之于人才的重要性,和我国人力资源的现状。

  三、知识功能的进化

  在自1750年至今的250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知识推动

了3次社会革命。在第一阶段的100年里,知识被用于工具、工

艺、产品,从而带来了“工业革命”,其代表性事件是瓦特发明

蒸汽机,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应用为手工劳动转变为机器大工业

生产提供了能源和驱动力.第二阶段,从1880年左右到二战前

后,知识在新的意义上被应用于劳动,这带来了“生产力革命”。

其肇始者是美国人弗里德利克.温斯洛.秦勒(1856—1915),这

位未毕业的哈佛大学生首先运用知识研究劳动──对劳动行为进

行分析和设计。据说其动机是为了解决“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

间不必要的矛盾”,创造一个资本所有者和工人、资产阶级和无

产阶级在生产率上有着共同利益的社会。他认为生产率的主要受

益者应该是工人而不是所有者。泰勒的最大影响可能是“泰勒式

培训”,它将生产熟练专业技术工人的过程极大地加速了,使得

新的知识迅速地应用于劳动。在二战后的数十年间,泰勒式培训

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真正的发动机。最后一阶段始于二战以后,

知识开始被应用于知识本身,去寻找既有知识最有效的运用方

式,以加速创新的过程。这就是管理革命。

    当今社会的知识被分成编码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可用于

特定目的的编码知识是人类历史上积累下来的浩如烟海的信息根

据特定方式整理编码而得到的知识。隐性知识则是蕴含在人的大

脑中的联想、推断和创造的能力。

    对于一个国家、企业和其他组织来讲,它所拥有的编码知识

能力代表了其收集、生产、编码、应用和传播专业知识的能力.

具体的例子是对资源、市场、技术、生产、绩效等方面专业数据

库的建设、分析、预测和决策应用;而它拥有的隐性知识能力则

体现为知识创新.这取决于组织中人的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状

况。包含高科技知识含量的人力资源对知识经济的发展具有战略

性的意义.而智力资本因为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因此完全不同于

其他形式的资本。企业通过培养创造性的企业文化,开展持续的

员工培训,组织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项目开发小组,对管理人员

进行岗位调动等种种方法。可以力其中智力资源的开发创造良好

的外部条件和有效的机会。关于智慧资源的开发和组织管理,构

成了知识经济中一个全新的管理课題,被西方学者称为“第五代

管理”,又称之管理革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在战后经济的发展

史上有着数不胜数的例证。日本经济在战后迅速帽起,70年代

即已成为位居前列的发达工业国家。美国人对它的扶持是被一再

强调的外部因素。而日本人在政府的有力干预和管理下,始终强

化企业的学习能力,充分利用优越的外部条件,迅速地学习、吸

收、改进和应用美国先进的科学技术,这种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进

步是其成功的公认的关键因素。

    四、科技和教育的薪内涵

    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明显的标志,是主要发达国家工作场所正

发生着本质的变化。在过去的几年间.一个显著的变化是以物品

为基础的生产明显地转向高技能、高技术和以服务为~titl的增

长。在整个世界范III内,随着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向低成本地区

转移,经济发达国家中的低技能、蓝领职位以惊人的速度消失。

现在的经济发达国家,GNP中来自高技能服务的百分比正在增

长。以解决复杂问题、技术创新、创造性开辟新市场和开发新产

品或提供新服务的知识形式,是这些领域成功的关键。经济合作

与发展组织(。E(2))统计服务业对美国GNP的贡献从50%增

长到80%以上,其中的63%被认为属于高技能服务类型。最近。

麦肯锡公司完成的一项研究推断,下世纪初,美国所有工作中.

80%以上的在实质上属于“脑力”工作。

    知识经济在美国的率先发展和其中代表性的IT产业在90年

代爆炸式扩张的历程,突出地反映了知识对未来经济的强大驱动

力。而人力资本的水平对一国知识资源规模与潜力无疑具有战略

性意义。作为企业实力与活力的综合体现的无形资产,也极大地

依赖于其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管理状况。因此科技和教育是发展人

力资奉、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来源。美国犹他州的振兴之路

就是上述观点很好的注脚.中共十五大提出的“科教兴国’’发展

战略也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认识的。我国目前拥有13亿人口,并

仍在以很大的绝对数量增长。这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一笔宝贵

的潜在资源,这种潜在性的资源能否变成现实对中国21世纪发

展前景的影响是其他任何因素都不能比拟的。而这种可能性实现

的惟一途径就是科技和教育。

    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所说,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

核心是人力资本理论。因为人力资源是未来经济最重要的战略牲

资源,所以,人力资本的投资是对经济发动机的投资。IT产业

的发展表明,对知识的投资与其经济报效之间存在着正反馈效

应。因为摩尔定律表明知识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是降低的。因此

人力资本的投资效益大于物力资本的投资效益。现代经济的巨大

规模迅速地消耗着地表的物质资源,这种经济的可持续性惟一的

依赖是知识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的增长,只有后者的增长速度能补

偿前者的消耗速度,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前景才是真正乐观的。

    要想获得这种令人乐观的未来,人力资本的增长核心在于创

新能力的持续发展.这一点,无论就中国经济在全世界的未来.

还是就人类文明在地球上的前景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而科技

和教育的中心任务就是发展这种知识创新能力,不仅是个人的创

新,更是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关于知识经济时代组织创新的

激发机制、环境与管理模式,组织中个人价值的体现,个人与个

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协调,个人与个人、组织与组织的知

识联盟等问题,已成为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最新的理论课题。

(信息经济学),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

    刘大椿:(知识经济:中国必须回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胡乃武、金碚主编:(国外经济增长理论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1990。

    AlanR凹bd!,施以正译:R眦E0加nd侣:AnEcor,crnlcApp0解ho

Natural Resource and EnTmmol】Policy Grid Publishing lm Cdl,m』m.

Ohio.1981。

    DaleNeefd,樊春良等译:(知识经挤),珠梅,珠海出版社,1997。

    Pauls.Myem主编.蒋惠工等译:<知识管理与蛆织设计),珠海.珠

海出版社,1998。

    (互联网周刊),1997—1998年各期。北京.科学出版社,北京互联网

周刊服务有限公司.

研究院简介  |  专家团队  |  通知公告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  欢迎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和建立链接 京ICP备090277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40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