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队
生态文明专著
其他论著
地表生态科学
生态产业规划
生态科技项目
生态科技产品
科技发展中心
刘绍光先生手稿
生态文明辑刊
第 1 期
第 2 期
第 3 期
第 4 期
第 5 期
第 6 期
第 7 期
第 8 期
第 9 期
第 10 期
第 11 期
第 12 期
第 13 期
第 14 期
第 4 期 >> 目录
论草业在现代生态农业中的基础地位

一、现代生态农业的基本结构
  从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成功经验来看,食品加工业与农业是一体化的,例如,法国的农业部全称为:农业与食品工业部。畜牧业一般占农业与食品工业产值的60--75%左右。草食动物(主要指牛、羊)牛业(包括奶牛和肉牛)占畜牧业眇60%以上,奶牛又占牛业的大半。由此可见,牛业在现代农业中占有主导地位,草业在现代农业中则占据着基础地位。纵观世界各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横观世界现代农业,大都走的是“以蛋白质为纲”的发展路线。而落后的传统农业大都走的是“以粮为纲”的发展路线。
    现代生态农业除了具有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特征之外,生态化与可持续性成了现代农业必须具有的特征。因此,我们认为与种粮养猪相比,以人工牧草为基础的草食畜牧业则更容易实现现代生态农业的这种功能与目标。
    生态化与可持续现代生态农业之产业由绿色农业、白色农业和蓝色农业组成,其生态的真正含义在于一个农业生态系统必须是植物、动物、微生物三者的平衡,种植方面,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尽量追求种植多年生植物。
    绿色农业包括农林畜牧及其食品加工业(还包括非化学纤维业)等,它的生物基础来自于陆地的植物与动物,其中动物的饲料均可用各种人工牧草组合或发酵成的饲料。
    白色农业包括食用菌,菌体蛋白、微生态制剂及其食品加工、发酵蛋白饲料加工业等,它的生物基础是有益微生物,其培养基基本上是来自于农林牧渔业所谓的“废弃物”。其实,各类微生物的培养均可用各种人工牧草组合或发酵而成营养丰富的培养基。
    蓝色农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养殖种植、河湖养殖种植及其水生动植物食品加工业等,它的生物基础是水生动植物,其饲料来源于农业废弃物,也可用各种人工牧草组合或发酵而成的饲料。
  二、要大力发展人工牧草,改造传统农业
    为什么人工牧草可以成为绿色农业、白色农业和蓝色农业的基础呢?因为人工牧草含有高蛋白或含有可以通过微生物转化为高蛋白的纤维素和木质素。长期以来,忽视草业,没有形成现代草产业和以草为基础形成产业链,反而形成了以粮为纲的“谷物大田制耕作路线”。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重视草种的改良与培育,以草为基础形成了以蛋白质为纲的“混合型耕作制”。例如,美国的苜蓿成为仅次于玉米、小麦和大豆的第四大作物,由苜蓿及其所带动的动物产品经
济价值超过所有其他经济作物的总产值。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的耕作制度极大地推动了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农业的基础,同时还向草食畜牧业及其深加工产业链上转移了大量的劳动力。
    中国历史上以至当前的许多地区的大田耕作制农业仍在沿袭着两大错误:
    一是用“粮食安全”来混淆“食品安全”概念,盲目追求谷物产量,忽视农业经济效益。种粮养猪几乎成了千
年不变的农业定律。岂不知,除大豆外,其他粮食的蛋白含量很低,用猪进行植物蛋白向动物蛋白不仅转化效率低,还造成了极难解决的污染。目前,我国土地和河流湖泊污染的50%以上是来自于农业污染,养猪和滥施化肥是主要原因。
    二是把天然草原错误地当成发展畜牧业的优势。随着人口的增加,草原畜牧业载畜量过剩将导致草原生态系统崩溃。发达国家的现代畜牧业几乎全部采用人工牧草和饲用农作物,用草本、木本的豆科与禾本科牧草组合成营养全面的饲料。例如,一亩地的玉米产植物粗蛋白50—80公斤,一般情况下,每生产l公斤动物蛋白需要5.8公斤植物蛋白。这样一亩的玉米子粒只能生产出8.6—14.3公斤动物蛋白。在北方,一亩地的苜蓿草可生产出160—240公斤植物蛋白转化成27.6—41.4公斤动物蛋白。在南方,一亩地的皇竹草或桂牧1号牧草可产鲜草15—20吨,折合干草3.75—5吨,一般干草的粗蛋白含量为9%左右,一亩南方人工亩草可生产植物蛋白338—450公斤植物蛋白,可转化成58.3—77.6公斤动物蛋白。可见种草养牛养羊与种粮养猪相比不仅产值高,而且,人工牧草多为多年生,不仅减少劳动力投入,而且通过减少耕作次数轻松实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肥力目标。
    三、大力发展人工牧草、循环利用工农业废弃物,形成白色农业体系
    1.循环利用工农业废弃物,生产有机生态型肥料,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
    我国每年产生农业废弃物约40多亿吨,其中畜禽粪便排放量26.1亿吨,农作物秸秆7.O亿吨,处理率不足25%,农业废弃物不能有效及时地处理与转化,污染了环境,浪费了资源。
    北京生态文明科技发展中心研究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技术路线——有机生态肥生产的技术体系,即根据根际土壤微生态学、植物营养学、植物生理学匣理以及现代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念,利用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和造纸草泥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生产肥料。它既有无污染、无公害、肥效持久、壮苗抗病、改良土壤、提高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等优点,又能克服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弊端。
    有机生态肥既提高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又解决环境污染,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确保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
循环,符合我国生态农业、效益农业的发展方向,是高效农业、绿色无公害农业的理想有棚巴,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结合当地的农业生态适宜度,种植人工牧草,发展菌草业,扩展食品多样性。
    菌林矛盾实际上是菌业生产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如果继续使用林木资源来发展菌业,将难以持续发展。
    发展生态菌草业对于现代生态农业的意义如下:
    可以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首先能有效地利用太阳能等自然资源;其次能有效的利用植物资源,
把人类不能直接食用的林木、菌草转化为优质的菇类食品和菌体蛋白饲料,变废为宝。与传统菌业相比,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菌业发展中存在的“菌林”、“菌粮”两大矛盾,是一条不受林木资源制约的菌业发展新路。
    3.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农作物秸秆和农产品加工剩余的废弃物如木质素、纤维素等)发展微生态与微生物产业,尤其注重发展发酵蛋白产业,扩充蛋白质来源。
    人类对蛋白质的需求就像对石油的需求一样,是永无止境的。用微生物发酵方法获得蛋白质则可改变畜牧业饲料甚至人类食品的生产方式。中国学者研究的菌体蛋白饲料生产方法可将各种薯类、籽实类、糠麸类、渣粕类、饼粕类、草粉和秸秆粉、一些畜禽粪便也可生产出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的饲料。
    如果我们用植物粗蛋白含量轻高的人工牧草,如皇竹草、桂牧1号、合欢、锦鸡、柠条等豆科木本或禾本,通过微生物发酵工程生产出美味可口的食品,不断丰富人类食品来源,还可以通过这些多年生植物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那将是人类和地球的福音。
  四、大力发展人工牧草,搞好海洋河湖的水生种养殖,向海洋要食品
    我国有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近海的大陆架有2亿亩。
    我国的水产养殖量虽然占世界的一半以上,但是现在也遇到环境污染的挑战,因食品安全隐患经常被禁,造成了巨大损失。
    究其原因,一是工业污染排放,二是饲料投放污染。如果大规模发展多年生人工牧草,一是可减少每季翻耕所带来的水土流失、减少向河流海洋的表层土壤的污染排放,二是投放利用人工牧草加工或发酵生产的无公害饲料则可提高水产渔业的食品安全程度。
    海洋和河湖的农牧场化,其基本生产资料离不开饲料和肥料,人工牧草则是生产渔业饲料和海洋种植肥料的最好选择。
    现代生态农业是集绿色农业、蓝色农业和白色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体系。目前,我国对于绿色农业、蓝色农业已有一定的重视,但对白色农业还重视不够,往往只是将其局限于轻工业、副业来看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营养的来源和生
产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绿色农业相比,白色农业的可控性、规模化、工厂化、标准化更有着无比的优越性.
研究院简介  |  专家团队  |  通知公告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  欢迎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和建立链接 京ICP备090277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40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