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队
生态文明专著
其他论著
地表生态科学
生态产业规划
生态科技项目
生态科技产品
科技发展中心
刘绍光先生手稿
生态文明辑刊
第 1 期
第 2 期
第 3 期
第 4 期
第 5 期
第 6 期
第 7 期
第 8 期
第 9 期
第 10 期
第 11 期
第 12 期
第 13 期
第 14 期
第 9 期 >> 目录
生态文明观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观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黄顺基刘宗超
    中国经济稳定高速增长的主 要制约因素是人口骤增、资源贫 乏、生态环境恶性化,以及高投 入、高能耗、低产出的产业运营方 式,这种“瓶颈”约束效应将从潜 在影响成为明显影响,在若干年 内使中国国民经济增长面临困 境。 出现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没 有理顺增长和发展的关系以及经 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 增长并不等于发展,经济增长和 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并不意味着 全社会的经济条件、生存环境得 到了改善;经济发展并不等于社 会发展。 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以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为指导,确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生 态文明观,建立一套立足于生态 文明观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以 生态化生产力构型为基础的国民 经济体系,进而解决“人类一自然 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一、确立生态文明观 一般的文明观是指人类活动 的积极成果,它是文化中进步、积 极、合理成分的总和,标志着文化 的进步程度,社会文明的发展水 平;它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 物质成果总和,包括生产力状况、 生产规模、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程 度、人们日常物质生活条件等。精 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 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 总和,一方面体现了社会的人文 科学和自然科学素养水平,另一 方面体现了社会的世界观、信念 和理想。从人类发展史看,经历了 传统的农业文明和近代的工业文 明,农业文明观在生产力低下的 情况下依靠农耕牧渔而发展,与 自然的关系是天人合一的;工业 文明观从人类的创造力和人类自 身的生存出发,迅速发展生产力,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改造自然 的力量空前加大,创造了前所未 有的财富,现在,发达国家一个平 民的生活享受比一千年前的封建 皇帝好多少倍。工业文明强调人 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高速掠 夺自然资源为价值取向,极大地 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是,工 业文明过度地消耗资源,向环境 排放大量的污染物,无节制地人 口膨胀,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类 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出现了全 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 逐渐消失,沙漠化、表土流失、水 资源短缺等一系列全球环境问 题。这不仅严重地制约社会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而且还对人类的 继续生存构成严重威胁,这是工 业文明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针对工业文明观所带来的人 口、环境与发展困境,应该确立一 种新的生存与发展意识的文明观 ——生态文明观,它继承和发扬 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长处,以 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为中心,强 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 础,人类社会是在这个基础上与 自然界发生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的,两者必须协调,人类的经济社 会才能持续发展。从生态文明观 看来,人类与生存环境的共同进 化就是生态文明,威胁其共同进 化的就是生态愚昧,只有在最少 耗费物质能量和充分利用信息进 行管理的情况下,才能确保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观是一种超过工业 文明观且具有建设性的人类生存 和发展意识,它跨越自然地理区 域、社会文化模式,要求从现代科 学技术的整体性出发,以人类与 生物圈的共存为价值取向发展生 产力,从人类自我中心转向人类 社会与自然界相互作用为中心建 立生态化的生产关系和经济体 制,从而保证人类的世代延续和 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观既不是幻想也不 是常规,而是人类继续生存下去 的伦理需要,它是决定人类发展 去向和国家、地区发展去向的不 可抗拒的规律,同时它也决定区 域或集团的行为模式应该是建立 生态联盟,约束破坏生态环境的 行为。从自然发展史看,先有自然 的发展才有人类的发展,两者相 互制约,人类是在与自然界保持 着动态平衡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农业文明阶段,人口较少,生产力 相对水平低,对自然的开发强度 不大,即使破坏了局部地区的动 态平衡,人口则迁徙别的地区建 立新地区的动态平衡,维持着农 业文明的不断发展。工业文明阶 段,生产力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对 自然界的开发强度大,工业新陈 代谢加剧,吞进大量资源,吐出大 量废弃物,在全球范围内污染环 境,自然界的发展与人类的发展 动态失衡且越来越严重。由于人 口膨胀,地球上再也没有可供迁 徙的未开发生态区域,再没有可 随意倾倒废弃物的处所,本世纪 70年代以来,工业文明观正面临 严峻挑战。从工业文明阶段进入 生态文明阶段,是人类认识过程 的大飞跃,同时也是价值观念的 大转变。生态文明阶段的自然界 发展与人类发展的动态平衡是通 过对人口的计划、资源的配置、土 地的绿化等进行不断监控和协调 来实现的。总之是对人类行为的 再调整,从真理性评价转移到真 理价值与生态价值评价相结合, 并逐步完善操作性的生态价值评 价指标体系,使民众的生态意识 形成政策法令,形成生态文明的 社会规范。其基本特征是强调可 持续发展,合理配置资源,对资源 的开发要投入补偿资金,补偿强 度和有效性必须使生态潜力的增 长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实现良性 生态循环;建立节约型生态化的 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以及生态经济 新秩序。 生态经济新秩序的建立要靠 生态经济学作指导.生态经济学 是新的生存观和发展观的结合, 它以生态经济系统作为研究前 提,运用生态学与经济学的基本 原理,按照自然规律以取得最佳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构 成独特的体系。
    生态经济学着眼 于战略高度,把经济发展中的全 局性利益和局部性利益紧密结合 起来,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 合起来,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最 优化。可以说生态经济是生态文 明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学和生存 经济学。 建立生态经济新秩序的核心 是要遵循生态价值规律。生态价 值规律不仅是生态经济学的基本 规律,而且是生态文明阶段市场 经济的基本规律。 生态价值是由生态使用价值 和生态交换价值决定的,生态环 境是一种资源,它秉赋着使用价 值,从实物意义上说,一旦超过 环境容量和承载力,这种崩溃了 的生态环境则成为不可再生资 源。生态环境的这种有限性和稀 缺性表现在:生态环境不可能总 是无限制地以现成的生活资料和 生产资料的原材料形式供给人 类,也不可能无限制地容纳工业 代谢所带来的污染物。稀缺性赋 予了生态环境的交换价值,生态 环境因此而具有价格。生态环境 的功能维持是通过生态价值规律 实现的,生态环境的价格是联系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纽带,对于 生态价值的实物补偿是通过自然 界的再生产和人类自身的再生产 来实现的,而对于生态交换价值 的价值补偿是通过经济系统的再 生产来实现的。所谓经济系统的 再生产,就是指遵循生态经济规 律的生态价值增殖过程。生态价 值增殖是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 转换的过程中实现的,是过了确 定的临界点而延长了的生态价值 形成过程。如果生态价值形成过 程只持续到恰好为经济价值所补 偿,这仅仅是单纯的生态价值形 成过程。如果生态价值形成过程 超过了临界点,那就形成了生态 价值增殖。生态价值的增殖部分 形成了经济价值,只有不断地将 这部分经济价值进行积累,才能 使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进入可持续 发展状态。 二、中国现代化的可持 续发展道路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但必须以生态文明 观为基础,在生态文明的意义上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解放 生产力就是要推行体制创新,尤 其是生态环境管理的体制创新, 调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发展生 产力就是要大力推进科学技术的 进步尤其是新能源开发和生态环 境保护技术的进步,调顺人类和 自然的关系。体制创新和科学进 步相联系,互助互动,在人类和自 然界的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把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的发展都 放在首位。现代化建设首要是物 质前提,否则,经济发展便不能持 续。 由上述可知,中国可持续发 展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创新和制 度创新的生态文明取向,即是在 中国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进 步中,以保护资源与合理而有效 地开发利用资源为核心的生态价 值起着关键的作用,因为它是决 定增、减经济增长速度的基础,是 评价发展的标准,是检验增长目 标是否合理的标准。为实现中国 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那种粗放 的开发资源和发展经济的战略, 转移到合理保护、集约式开发资 源、开展经济的战略上来。该战略 实施的关键在于生态环境资源的 产权界定,只有把生态环境资源 资产化、价格化,才能使社会经济 运行和发展最生态文明化,因此, 科学技术创新的生态化、体制创 新的生态化,生态环境资源的资 产化、价格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 的唯一途经。 土地是中国生态环境资源的 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土地紧缺 的情况下,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 是当务之急。土地资源管理的改 革主要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体制 的改革,中国的行政区划与流域 特征不统一,同一条河流属于若 干个行政区管辖,上游排污,下游 受害,上游滥砍伐,水土流失,下 游受洪水之灾,这种无协调的管 理,带来严重的流域污染,在旱季 缺乏灌溉水源,造成直接减产,水 源污染造成家畜存栏数下降,人 类疾病增多,医疗费用增加,因环 境管理不当造成的国民经济损失 高达2000亿元。另外,还出现旱 季用水纠纷,涝季排水纠纷,因此 应该建立流域协调管理机构。其 二是管理方法的改革,就是完善 应用于土地资源的立法、行政和 司法程序,完善土地资源利用政 策;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的科学 保护,尤其应该重视开发区的土 地资源管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 国情的土地资源利用的生态补偿 方法,在高经济增长率的沿海城 镇开发区,引进外资的同时,也相 应地引进了一些高污染工业。中 国缺乏资源与资本转换替代性生 态资产成本核算,不仅没有土地 资源利用的生态费用补偿,而且 没有考虑到我国对合资或独资企 业的实际的生态资产投入量,当 然无法得到国有生态资产入股的 经济回报。因此随着外资投入增 加,中国生态资产的潜在外流量 也越来越大。用生态经济规律指 导土地资源利用,既有利于减少 国有生态资产的潜在流失,也有 利于消除生态赤字,及时进行生 态补偿,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中国人口众多且文化素质普 遍较低,这成了中国现代化的沉 重翅膀。因此只有严格控制人口 增长,才能保证中国的可持续发 展。 在中国的发展史上,经历了 以农业文明为主的生殖崇拜期, 即以种群数量与自然界抗衡取得 生存权利;随后又进入以工业文 明为主的人类中心崇拜期,即人 类对自然界的征服取得生存权 利。生殖崇拜期的经济体制是封 建小农经济体系,人类中心宗拜 期的经济体制是资本流通积累 的工业经济体系。前者与自然的 和谐重于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 表现出低效率、低能耗、低消费; 而后者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重于保 护,表现出高效率、高能耗、高消 费。中国目前的国民经济体系是 小农经济体系和工业经济体系的 复合体。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 仍带有生殖崇拜期的文化特征, 而城市居民则带有人类中心崇拜 期的文化特征。所以中国生态文 明建设的重点是要在农村破除生 殖崇拜,减少人口增量。在城市要 破除人类中心崇拜,在提高效率 的同时,注意节俭,绝不能盲目追 求工业发达国家的生产方式和生 活方式,确立消除绝对贫困,以满 足贫困人基本需求和持续发展的 生态伦理。 中国现阶段是农业社会与工 业社会并存,前者占很大比例,且 工业化程度较低。针对这一客观 事实,中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是 大力推进传统产业革命,迎头赶 上世界新技术。 传统产业革命的重点在于把 国内现有的技术升级,充分利用 现有设备,提高生产率,使用中国 自己的发明,成本低,易掌握。中 国的中小企业占有较大的比重, 要让中小型企业在竞争中发展, 实施一定的政策倾斜,就要大力 发展舒马赫所提价的“中间技 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否则过 多的失业会造成动乱。 新技术革命是当代世界经济 发展的动力,中国在新技术革命 中,应当认真选择,国为高科技很 贵,经济上难以支撑,有一些人去 研究高科技就行了,重点在于引 进已被证明经济效益显著且对中 国现代化有重要意义的高科技项 目,这样做可减少高科技研究投 资,将大部分资金用于中层科技 的发展。中国目前面临的是以信 息革命为标志的第五次产业革 命,要重点建设信息网络和建设 “信息高速公路”,这对于全面推 动产业革命,完成规范转变和发 展社会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只有 发达的信息网络才能有效地管理 人口、资源与环境,走一条生态文 明之路。 改革15年来,尽管加快了工 业化进程,但在传统产业上,还存 在严重问题。
     中国的生产力构型 主要是以蒸汽机和电力机为主的 大工厂和跨行业的垄断公司为骨 干,乡镇企业和沿海经济开发区 的国民经济的比例为65%,大工 厂污染重,小企业资源消耗大,由 于缺乏综合管理,与资源环境不 协调,一般处于高能耗、低效率的 运营状态,工业代谢污染严重,尤 其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工业代谢快、污染程度严重,范围 逐渐扩大,而且重污染行业沿原 料腹地向内地转迁,贫穷地区在 提供资源的同时.分担污染风险, 如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控 制,这种对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 将会日益明显地抑制国民经济增 长。 只有选择具有中国特色的可 持发展道路,才能走出困境。 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 路,重点在发展,发展是硬道理, 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晚,已丧失了 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只有在现 有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发 展,资源环境已处于紧张运营状 态,有些甚至接近承载极限,随时 都有崩溃的可能,这是悬在中国 上空的“达魔斯利克”之剑,绝不 可掉以轻心。道路,唯一的选择是 把近期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以 经济、社会、科技与人口、资源、环 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保持经 济高速增长的前提下,实现资源 和环境的综合和持续利用,不断 改善环境质量。 中国的发展还应该考虑到世 代均衡的伦理问题。这种世代间 的责任感应该是一种新的政治原 则,并用来指导经济增长,在不损 害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满足当 代发展和贫困地区的根本需求, 要使生态环境保持有满足当代人 和将来人需求的能力。中国现状 是发展不足,工业化程度不高,相 对贫穷。因此,只有维持当代人基 本需求的情况下,才可能发展。具 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是 在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内,发展经 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扩展资源 范围,满足中国众多的人口基本 需求,在适度提高水平的基础上 对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世代间均 衡作出贡献。 把生态伦理与现实连接起来 的“桥梁”是生态化的国民经济体 系,它以生态化技术为主的生产 力构型为基础,“人类‘_自然一社 会”复合系统能动地调节。具体说 来是把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的节 约与高效率利用结合起来,努力 减少对资源多次递阶使用不充分 所造成的工业代谢污染,增强资 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持久性;建 立以节地、节水为中心的集约化 农业生产体系;以节能、节材为中 心的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节省 运输为中心的节约型运输体系; 以适度消费、勤俭节约为特征的 生活服务体系。 实现生态文明目标模式的手 段就是在技术上实施农业生态工 程和工业生态工程,建立“人类一 自然一社会”大系统的良性生态 循环;在生产关系方面进行体制 改革,实行农业集约型合作制以 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进一步实行 工业方面的股份制,确立产权,防 止因产权界定不明确所造成的国 有资产流失和资源浪费。 农业生态工程就是在农业生 产中完成生态经济价值转换,同 时也是实现集约持续农业的基 础,典型的案例有安微颖上小张 庄的生态网络,广东顺德的桑基 鱼塘,福建稻田红萍养鱼。现代集 约持续农业的核心是以生态经济 学作指导,以当代科学技术为基 础,并以持续增长的生产率,提高 土壤肥力,协调农村生态环境,以 持续利用与保护农业自然资源为 目标,以高产、优质、高效、低耗为 宗旨,引入现代经营方法,实行技 术密集与劳动密集相结合,农村 工业与农业相结合,改善生态环 境。 工业生态工程就是按生态经 济学原则改进现行的传统产业, 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充分利用现 代生物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 平。凡是直接为农业服务的工业 产品,力求做到无毒,无污染,易 分解。易分解农膜的开发则是典 型的案例。凡是以可再生生物资 源为原料的工业,应该考虑到生 物资源的再生产能力和生态伦理 学的基本要求。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走一条 科学技术生态化、生产力生态化、 国民经济体系生态化、人的意识 生态化的道路,确立全新的生态 文明观,中国不仅会成为一个生 态大国,而且也会成为一个富足、 文明、更有政治影响力的大国。 --摘自中外科技1994-9总弟48期

研究院简介  |  专家团队  |  通知公告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北京生态文明工程研究院  欢迎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和建立链接 京ICP备090277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400710号